19

2021

-

04

【疫苗接种】“3+1”四线发力,疫苗接种高歌猛进


 
  新冠病毒疫苗全面开打27天,高新区是全市首个完成任务接种量的区域,提前七天完成了市级下达的完成的接种任务数。
 
 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医院(珠海高新区人民医院)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下,全院动员,多点作战。除院内固定接种点,“移动接种队”足迹踏遍高新8大临时接种点,其中3个高校临时接种点,3个社区临时接种点及2个园区临时接种点,进高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,助力高新疫苗接种“全市领跑”。
 
  截止目前,医院已接种91991剂次,共87947人接种疫苗,完成全区接种任务数7成以上。
 
“红色”引擎,引领疫苗接种“加速跑”
 
  淇澳社区临时接种点是高新区展开大规模人群接种第三站,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、杰出工人运动领导人苏兆征故居所在地,他的革命故事和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。
 
 
  “移动接种队”踏上淇澳岛这片红色土地,无时无刻被苏兆征为党、为民的革命精神感召着,假日无休,连轴运转,每一个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,都有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,引导、登记、注射、留观,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高效推进。
 
  医院把“学党史悟思想”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,扎实落实好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、“民生微实事”等实践活动,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加强疫情常态下的防控工作,全力以赴、安全有序推进接种工作。
 
“青”春开局,高校率先开打
 
  3月27日上午,根据市、区的工作部署,珠海高新区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工作全面铺开,第一次大规模机动接种场所,就在北师大珠海校区。
 
  根据上级部门部署,将在四天内完成北师大珠海校区所有教职工和学生“应种尽种”工作,首日预约接种人数便高达3000人。
 
 
  为应对疫苗接种高峰,医院设置16个接种卡位,32个信息登记台,共派出60多名医护人员为学校的教职工、学生,以及学校范围内的建筑施工人员、商户从业人员接种疫苗。
 
 
  随着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推进,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接种点、北师港浸大UIC等高校相继建立临时接种点,完成教职工、学生接种任务。
 
春天里的一抹“蓝”
 
 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,让人们熟悉了这一抹“蓝”。在预检分诊处、发热门诊、隔离留观室等地方,时常出现他们的身影。
 
▲疫苗接种结束,医护人员在原地短暂休息
 
  新绿萌发的春天,他们转战疫苗接种“火线”,身着蓝色的隔离衣、医用帽的接种员,仍是一抹让人安心的“蓝”。
 
 
  每支新冠疫苗都有一个药品追溯码,在核对人员和药品信息,并录入系统后,疫苗才能被启用。
 
  接种疫苗也不是护士简单地拿针戳一下这么简单,拿身份证、拿疫苗、扫监管码、接收指纹、消毒、接种,一套动作下来要挥动手臂十余次,一天下来,手臂酸痛无比。
 
 
  “很多时候忙得连喝水、上厕所都没有时间,为了让市民减少等待时间,我们就会少喝点水,减少上厕所次数。”累计接种人次日渐上升,这一个个跃升的数字,都是奔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用数不清的汗滴浇灌得来。
 
接种点不灭的“黄”
 
  疫苗接种“整装备战”,从正式开始接种前就要准备完毕。收到“转战”临时接种点的通知,工作了一天的接种点工作人员又开始新的忙碌,灯光在夜间亮起,后勤、信息、设备便相继入场,他们在深夜加班加点完成场地的布置与安装。
 
 
  凌晨,医院预防保健办许俊英便到指定地点领取疫苗,由于疫苗由市里统一分配,抵达接种点的时间不定,有时是夜里,有时是周末,“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,也不敢静音,随时准备接收疫苗到货,扫码入库。”
 
智迪科技公司临时接种点
 
  来不及休息,他一大早就来到了指定临时接种点,再次清点、分发疫苗,为新一天疫苗“开打”作准备。
 
  “四线”齐发力,医院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,是医院党总支开展“健康极致服务”工程办实事、解难题”的具体举措,“戴党徽上岗”、“扛党旗驻点”,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擦亮党史学习教育“底色”。
 
  高新区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目标任务超额完成,下一步,医院将在上级部门部署下,坚持“战疫”不收力,服务不“打折”,建立牢固高新区群体免疫屏障,打赢战疫“主动战”。
 
 
 
本文内容:院办公室
图:王阳
编辑:钟秋愉
校对:林泽莹
审核:陈宗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