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
2021
-
08
【核酸检测】主力上“前线”,我们是最坚实的“后盾”
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
8月3日,按照珠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,高新区再次开展辖区内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,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医院(珠海高新区人民医院)闻令而动,火速响应,迅速集结全院医护人员奔赴采集点,经过2天的艰苦奋战,顺利完成所有采集点的核酸采样工作。
然而,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人员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,保障全院一线采集队员顺利完成核酸采集任务。
在这过程中,有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,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担当;有人充当前哨做好充足准备,务求医护到场就能开工;有人在大后方,一路奔跑将物资送到前线;有人坚守在实验室,完成最核心的检测工作;有人站在最后一班岗,逐条核对、上传检验结果……
两个行李箱单兵拖走 三张检测台马上开工
从接到出发命令到准备好医疗物资,需要多少时间?药剂科的答案是十分钟。
得益于药剂科团队日常充分的物资管理、准备和反复探索总结出的“单兵模式”,我院基本上可以做到“闻令而动,马上出发”。
“其实一开始也不是这么顺利的。”药剂科黄勇斌主任说,“第一次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时候我们准备物资用了两三个小时,时间太久导致运输的时候遇上了高峰期,物资久久不能到达采样点现场。”
药剂科工作人员整理单兵装备 | 药剂科 钟映琼 摄
因此,药剂科团队不断在工作中进行经验总结、明确分工、优化流程,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能供一线采样人员快速投入使用的“单兵模式”。
“一套单兵装备只有两个行李箱,里面有6套防护服、6件隔离衣,口罩、手套、面屏、酒精喷壶等医疗物资一应俱全,基本能保证三张检测台的工作量。”黄勇斌主任说。
▲
除医院自己储备的物资外,我院还是高新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库,负责统筹高新区全员核酸检测医疗物资的采购、保管及发放工作,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物资均要到我院领取、补充。
黄勇斌主任感叹到, “是真的不容易啊,全区40多个采样点的物资都要从我们这里进出调配,科室里也有一半是女性,完成这份工作靠的是我们集体的力量、团队的力量。许多同事下班后也主动回院帮忙、协助,但相比起在烈日下、在暴雨中奔波的一线同事们,我们的这些工作也算不上什么!”
药剂科工作人员回收清点物资 | 药剂科 曾晓敏 摄
核酸采样的工作完成后,面对堆积如山的回收物资,药剂科团队还需要对其进行清点、消杀、回收入库,随时做好重新调配的准备,以便下一次任务的出动。来得最早,走得最晚,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。
七个人 七辆车 围着高新区转八圈
早上7点,一辆又一辆大巴车从医院开出,满载着医护人员奔赴各采样点,全体医护人员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物资已经准备就绪,下一步就是将其运送至各个采样点。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说的就是医院的总务部,在科长陈斯洛的指挥调度下,总务部的七名工作人员负责核酸检测各项物资、食品、标本的转运、废物回收、车辆协调等工作。
“高新区的核酸采样点设置比较分散,为了节省时间和路程,每次车辆出动基本上都会绕整个高新区跑一圈,科里每位同事基本上一天出车八次以上。”陈斯洛科长说。总务部何生则表示,“有时候遇上高峰期,塞车就更麻烦了,一天下来脚都软了,离合都踩不动了。”
▲总务部工作人员协助搬运物资 | 药剂科 黄勇斌 摄
为了保障各个点物资充足,几乎每个微信群里都有陈科长的身影,他随时留意着最新消息:要开哪个点?有没有更改情况?哪个点物资不足需要补充?哪里需要回收运送标本?哪里需要回收医疗废物?陈斯洛表示:“无论如何,决不能让我们的医护人员空着手、饿着肚子上战场!”
经过几次的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,药剂科、总务部和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也逐渐顺利、默契,虽然辛苦,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!
90后+00后团队 承担检测中的核心
既然是“核酸检测”,那么最重要的一环无疑就是检验科的检测工作了。8月4日晚上,一辆满载着核酸样本的转运车从全区各个核酸采集点返回,在医务人员护送下送入位于医院二楼的检验大厅。
检验科工作人员清点核对标本 | 院办 梁卓杰 摄
而这只是检测的开端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核酸标本进行核对清点、手动振荡、提取、扩增、判断结果、审核发布等多个环节。
▲
在区、市的相关部署下,高新区要在8月4日24时前完成全区的核酸采样工作,凌晨四点前完成所有样本检测和结果上传工作。
如此繁多的标本是如何检测的呢?PCR实验室里,轰鸣的7台扩增仪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后,核酸标本被逐支放到核酸检测仪中进行检测。PCR检测仪单次能对约90支样本进行核酸检测,每批检测时间约80分钟,检测时会发出剧烈的噪音及高温,而检验人员必须一刻不停地守护在旁边,仔细监测状况,这对工作人员的精神、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检验科工作人员振荡核酸标本 | 院办 梁卓杰 摄
检验科主任戴小波表示,前一天晚上采集,第二天早上出结果,就是与病毒赛跑。“我们的成员很年轻,基本上是90后和00后,大家都是两班倒,连续工作12个小时,甚至很多人已经连续做了三个通宵,但是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坚守着。”
振荡仪下控制不住抖动的双手、一天用完的两厘米厚记录本、实验室高温下超负荷运转的空调……无一不是在诉说着检验人员的艰辛。检验科梁雪茵表示,“确实很累,但是看到大家的结果都是阴性,这才是最值得最开心的。”
▲
检验科完成核酸检测后,还需要将结果报送给信息上报团队,为保证信息上报及时、准确,从各个行政科室抽调的4名成员基本上都直接睡在医院。
“困了就在桌子上趴着睡一会,等下一批结果出来了就继续上传。”信息上报团队的梁晓桐说。
厚厚一叠的记录本 | 院办 梁卓杰 摄
数据上报是核酸检测的最后一环,是核酸采样接力赛的最后一棒,是粤康码由黄变绿的最后一步,我院检验科和信息上报团队通力合作,站好核酸检测的最后一班岗,做到不遗漏任何一支标本,不遗漏任何一条数据!
善战者无赫赫之功
没有一个人是“孤岛”
每一个积极奉献、热血抗疫的人都值得点赞
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的完成,得益于每一个岗位上“看得见”或“看不见”的人的全力坚守。
善战者无赫赫之功,在此对大规模核酸采集中所有的幕后工作者表示感谢,正是因为有他们在背后默默地付出,才能顺利、圆满地完成任务,各后勤保障人员、检验人员、信息技术人员、现场维护维持的各志愿者等一起,铸就了核酸采集工作中最坚实的后盾。
本文内容:院办公室
编辑:院办 梁卓杰
校对:院办 林泽莹
审核:院办 陈宗贵
最新资讯
2022-09-30
2022-09-21
2022-09-15
2022-09-14